通过在有限空间内捕获金属催化剂并与超分子迅速结合可提升催化的交叉耦合反应
酶可以催化一系列缓慢的生物反应,通过它们来改变局部环境来适应并与反应物作用。设计类酶活性合成体系的化学家们,之前将传统的催化剂直接引入到一种酶口袋来加速有趣的反应。在这期的1235页,Kaphan等人使用一个相关的策略来加速非常缓慢的烷基-烷基交叉耦合反应。然而,并不是使用天然酶,作者们使用一种合成助催化剂,这种助催化剂在有机金属催化剂周围形成一种笼状结构。这种合成方法提升了关键反应步骤-还原消除反应的速率,提升了七倍以上。
作者们使用一种超分子的笼状结构,通过有机配位体分子(连接器)和金属离子(节点)自组装而成(见左图)。主体分子是高度阴性的并包含有利于捕获阳离子化合物的疏水空腔,包含不同的有机和有机金属分子。在这种主-客体体系中,如芳香反应的非共价反应以及静电和疏水效应,主导着主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对较弱的力可以稳定活性中间体、加速化学反应和生成非热动力学产物的直接化学过程。
酶催化的主要特性是基底尺寸排斥性。主体对适当形状和大小客体的识别经常存在于自然界,很少被纳入到标准均质或异质催化过程。Kaphan等人发现在他们的体系中,客体复合物上的膦配体尺寸至关重要。如果这种配体太大,基底既不会捕获也不会被催化。如果配体太小,可观察到催化剂的失活。
金的笼状结构。(左图)Kaphan等人使用一种合成金属-有机组合作为模拟酶催化剂。(右图)在温和条件下,他们所进行的反应,其中高度阴离子金属-配体团簇催化剂加速生成黄金(III)二烷基复合物的简单还原消除反应。
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是由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在许多这样的过程中,还原消除反应是关键的产物形成步骤。对于金催化反应,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金原子(III)中心的还原消除反应通过配位体解离而进行,在释放碳-碳键耦合产物之前。基于他们的数据,Kaphan等人主张一种不同的过程,在被主体封装前,其中的卤化物与金复合物分离。这个过程在阴离子笼腔内生成一种瞬态金阳离子(III)二烷基复合物。由于笼子的空间拥挤,裹入的金(Ⅲ)复合物自发地经历烷基-烷基交叉耦合反应,生成烷烃产品(见右图)。如果没有超分子笼,这个反应将会非常缓慢。
结合过渡金属催化和超分子组装的研究经常使用两种常用方法。第一种,金属催化剂共价连接到配位体框架。通过合成后修改,这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金属有机框架(MOF)催化。第二个方法是Kaphan等人所使用的,利用非共价作用使催化剂被困在框架中的腔体。对于这两种策略,以前的研究报告了适度的加速或产物抑制,限制了这些系统的实际应用。Kaphan等人所观察到的都没有限制。相反,他们发现了类酶行为:催化循环的基本步骤可加速到实践水平;超分子主体存在与否导致反应机制的不同;基底的尺寸选择性是由主体分子决定。这些特性不仅吸引不仅有机化学家,还吸引生物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尽管Kaphan等人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实际工业中应用超分子催化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均质和异质催化剂相比,主要的困难是可被催化基底的受限范围。基底很小的变化会导致反应性或选择性的极具下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Kaphan等人精心设计体系的性能与天然酶相同。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会激励其他的化学家们,将合成超分子系统与现有过渡金属催化剂相结合,以实现单一方法都不能出现的反应性。
新材料在线编译整理——翻译:Grubby 校正:摩天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