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石墨烯行业人物(国外篇)
前言:“史上最全石墨烯优势企业名录(含国外国内篇)”引起了巨大轰动,后台众多读者留言,小编实在是喜不自胜。同时,有读者反应名单只有企业没有人物,大呼不过瘾。面对粉丝的殷切期盼,小编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地整理出了史上最全石墨烯行业人物(国外篇上),希望大家喜欢哦~~~
注:排名不分先后,只是序号。史上最全石墨烯行业人物(国外篇下)、史上最全石墨烯行业人物(国内篇)后续将在本平台推出,请持续关注。
1、Geim, Andre(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职位:主任/教授
机构:曼彻斯特大学,纳米科技中心
国家:英国
简介:安德烈·海姆是俄罗斯裔荷兰藉与英国藉的物理学家,因为“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而与其学生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一同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于2013年获得科普利奖章。他是曼彻斯特介观科学与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曼彻斯特大学Langworthy研究教授、皇家学会2010周年研究教授
2、Novoselov, Kosty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曼彻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国家:英国
简介:2010年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为“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诺贝尔物理学奖
3、Kim, Philip(美国哈佛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哈佛大学,物理系
国家:美国
简介:Kim于2004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研究奖。2005年因其“在低维碳纳米结构领域的创造性贡献”获得了Ho-Am科学奖。2009年他获得了IBM学院奖(IBM Faculty award)。2011年获得德累斯顿巴克豪森奖(Dresden Barkhausen Award)。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在其诺贝尔奖获奖致辞中也肯定过Philip Kim的成就,称“获得诺奖,我离不了Philip的支持,在获奖前我曾说过,现在获奖后我仍然要说——此次诺奖我将很荣幸能够与他一起分享
4、Nguyen, Sonbinh T.(美国西北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化学系
国家:美国
简介:1995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当时导师分别是Robert Grubbs和 Nathan Lewis。1995-1996年,在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以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博士后研究员身份担任 K. Barry Sharpless助手。1997年获得贝克曼青年研究者奖(Beckman 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美国西北大学卓越教师(McCormick Professor of Teaching Excellence)、陶氏化学公司研究教授、西北大学综合科学计划(Integrated Science Program)主任
5、Ruoff, Rodney S.(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职位:教授
机构: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克雷尔工程学院(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
国家:美国
简介:在石墨烯基材料的研究方面,Rouff是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一直是《纳米工程和纳米系统杂志》的编辑,一直从事编委会工作。他是复合材料、科学和技术编委会成员,《NANO》杂志总编和编委会成员,《Carbon》杂志编辑顾问。此外,他一直还是韩国成均馆大学(Sung Kyun Kwan University)纳米高级研究所(SAINT)特约客座教授(2005-2007年),最近又被重新邀请担任该职位
6、Hone, James(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哥伦比亚大学,机械工程系
国家:美国
研究方向:研究重点是新兴材料合成和设备纳米制造。我们对碳素纳米管、石墨烯、自我装配纳米结构和纹理基片性能进行研究,同时发现这些材料在纳米机电系统、生物力学系统、纳米和分子级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中的新应用。这些研究在射频信号电子学、光学信号处理、能量产生、生物和分子传感器、免疫学领域具有多种用途
7、Hong, Byung Hee(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职位:副教授
机构: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化学系
国家:韩国
简介: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化学系副教授,也是哈佛大学物理系副研究员。Byung Hee Hong首先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实现石墨烯大规模合成,将石墨烯从化学研究领域带入实际应用领域。Byung Hee Hong 使用卷到卷方法(roll-to-roll)开发出超大石墨烯材料,并应用于挠性触摸屏,这是石墨烯材料第一次实际应用于电子设备
8、Wallace, Gordon G.(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
职位: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 LaureateFellow ;ARC电材料科学卓越中心执行主任;卧龙岗大学智能聚合物研究所主任;澳大利亚国家制造厂材料部主任
机构:卧龙岗大学(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国家:澳大利亚
简介:Wallace教授是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目前,Wallace教授担任ARC纳米电材料中心及智能聚合物研究所主任。Wallace教授在智能材料体系中的导电高分子领域已经发表了超过380篇学术论文及1本专著。1992年, 获RACI首届高分子科技奖;2002年,ARC教授,澳大利亚皇家化学学会(RACI)会员; 2003年,爱尔兰科学基金授予他ETS Walton奖;2004年,因在电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RACI Stokes奖章,并当选为英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9、de Heer, Walt a. (美国 乔治亚理工)
职位:教授
国家:美国
机构:乔治亚理工,物理系
简介:WalterAlexander "Walt" de Heer 是荷兰物理学家,现为乔治亚理工特聘教授。因其发现金属团簇的电子壳结构、过渡金属团簇的磁性、碳纳米管中的场发射和弹道传导、以及石墨烯基电子而闻名于世
10、Balandin, Alexander A.(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职位:教授
机构: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国家:美国
简介:AlexanderA. Balandin,电气工程师、材料科学家。2008年,Balandin团队发表了一篇高被引论文——首次测量悬浮石墨烯热导率。为了测定石墨烯的热性能,Balandin发明了一个新的基于拉曼光谱的光热实验技术。Balandin团队极大的促进了石墨烯领域,尤其是低噪音顶栅石墨烯晶体管和石墨烯三模放大器及相位检测器的发展。石墨烯奇特热性质的一般描述可以参见IEEE频谱特征文章。Balandin团队还首次报道了拓扑绝缘体及其他材料原子薄膜的“类石墨烯”机械剥离
11、Dai,Hongjie (美国 斯坦福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斯坦福大学,化学系
国家:美国
简介:2009年当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J.G. Jackson & C.J. Wood 荣誉教授;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名人堂榜单总排名第7,华人第1
12、Ahn, Jong-Hyun(美国延世大学)
职位: Underwood杰出教授
机构:韩国延世大学,电气和电子工程学院
国家:韩国
研究方向:我们研究团队的目标是利用无机半导体材料微米/纳米带、线和板开发高性能柔性可拉伸电子系统。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智能方法,包括柔性基底上图案化纳米材料的干燥转移技术,以及“由上至下”生产高质量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方法。这种多用途技术对于发展那些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的,诸如便携式显示器及飞行器和机器人系统的敏感皮肤的下一代电子设备,可能提供一个有趣的机会
13、Kong , Jing(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职位:副教授
机构: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
国家:美国
简介:Kong教授是美国化学学会、美国物理学会以及材料研究学会会员。2001年,Nanotechnology杰出学生奖。2002年,斯坦福年度评论奖(物理化学)2005年,麻省理工学院3M奖
14、Dresselhaus, Mildred(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职位:教授
机构: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及电气工程学
国家:美国
简介: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著名教授、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及美国艺术科学院三院院士。1990年因对材料电子特性的研究而获得国家科学奖章。2012年获卡夫利奖。德雷斯尔豪斯以关于石墨、石墨层间化合物、富勒烯、碳纳米管和低维热电材料的工作知名。她的研究团队经常使用电子能带结构,碳纳米结构的拉曼散射与光物理。Dresselhaus教授是纳米科学领域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是碳纳米材料科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15、Müllen, Klaus(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职位:教授/ 马普学会高分子研究所所长
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国家:德国
简介:Müllen教授是国际上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和高分子化学家,为国际固体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曾获得化学方面的多项国际大奖。Klaus Müllen教授是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的外籍副主编,1999年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德国化学会主席
16、Louie , Steven G.(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职位:教授
机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分部
国家:美国
简介:StevenG. Louie (雷干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和数学学士(1972)及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科学家(Senior Faculty Scientist)
17、Grimme, Stefan(德国明斯特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明斯特大学(Universität Münster)
国家:德国
简介: 2010年 Lise Meitner Lectureship 奖; 2011年 the North-Rhine-Westphalian Chamber of Sciences and Arts正式成员
18、Mele, E. J.(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
国家:美国
简介:2010年,欧洲物理学会颁发的欧洲物理奖;201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Christian R. and Mary F.Lindback杰出教学奖;2001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998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Ira Abrams杰出教学奖;1983-1987年,Alfred P. Sloan奖;1972-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19、Chhowalla, Manish(美国罗格斯大学)
职位:教授、系副主任
机构: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国家:美国
简介:ManishChhowalla是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和应用物理Donald H. Jacobs主席。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青年科学家奖,曾任职于香港silcan纳米技术公司和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新成立的Graphenea公司等的顾问委员会
20、Coleman, Jonathan(爱尔兰 三一学院)
职位:教授
机构:三一学院,自适应纳米结构和纳米器件研究中心(CRANN, the Centre for Research on Adaptive Nanostructures andNanodevices, Trinity College)
国家:爱尔兰
简介:2011年,入选Thompson Reuters过去十年Top100 材料科学家。爱尔兰科学基金年度研究员; 2012年,获得由材料研究所颁发的Kroll奖章。 Coleman教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200篇论文,并申请10项发明专利。迄今论文被引用~15600次,其中2013年被引超过3000次。H-index指数高达56。过去5年终受邀参加超过30场国际会议和研讨会
21、LOH Kian Ping(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
职位:教授、化学系主任
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
国家:新加坡
研究方向:由LOH Kian Ping教授领导的碳融合技术实验室是新加坡发展石墨烯和纳米碳材料表征、合成和加工技术的核心设施之一。开发了晶圆级石墨烯、2-D薄膜生长和转移技术、2-D薄膜和石墨烯的大规模溶液加工技术、以及其作为环境和能量存储中隔膜的应用
原子领域碳表面科学(STM, TEM, ARPES, HREELS);二维薄膜(石墨烯、拓扑绝缘体、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光学和等离子体特性;氧化石墨烯和纳米金刚石催化剂;石墨烯和纳米金刚石的生物应用;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22、Aksay, Ilhan A.(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和生物工程系
国家:美国
简介:2014年,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12年,美国科学促进学会会员;2012年,土耳其科学院院士;2010年,土耳其科学院(TÜBA)院士;2001年,土耳其国家科学奖章;2000年,美国陶瓷学会Edward C. Henry奖;1997年,美国化学工程研究所Charles M.A. Stine奖;1988年,美国华盛顿州Puget Sound年度学术工程师;1987年,美国陶瓷学会Richard M. Fulrath奖
研究方向: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导向自组装;自修复材料;微传感器和执行器
23、Rotenberg, Eli(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职位:高级研究员
机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国家:美国
研究方向:固体电子结构。电子结构与几何结构、对称性和维度之间的关系;不同波长和时间尺度的介电响应;金属基态多体效应作用;半导体、金属、准晶
24、Rao , C.N.R.(印度尼赫鲁先进科学研究中心)
职位:教授/ 荣誉主席
机构:尼赫鲁先进科学研究中心(Jawaharlal Nehru Centre for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
国家:印度
简介:Rao教授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他曾经担任印度科学院院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长,另外他曾当选为很多国家科学院院士或者研究院的院士。Rao是世界等级的固态化学研究学者,其文章的H因子高达115
25、Kwon , Young-Kyun(韩国庆熙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庆熙大学,物理系
国家:韩国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纳米材料、表面和晶体。以及基于计算机建模和仿真研究材料的应用潜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碳纳米管;新型储氢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金纳米结构:纳米团簇和纳米线;新型材料的相变材料
26、Molenkamp , Laurens W. (德国 维尔茨堡大学)
职位:教授/实验物理主席
机构:维尔茨堡大学
国家:德国
简介:LaurensW. Molenkamp(劳伦斯-W-莫伦坎普)教授是美国物理学会2012年Oliver E. Buckley凝聚态奖的共同获得者,以肯定其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实验观察对拓扑绝缘体领域的贡献。自2012年起担任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B》编辑。他是2013年物理学Physics Frontiers奖得主(入围基础物理学奖(the Fundamental Physics Prize))。因Laurens W.Molenkamp教授与Charles L. Kane和ShouchengZhang关于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拓扑绝缘体实验研究,Thomson Reuters预测其入围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7、Ferrari, Andrea C.(英国剑桥大学)
机构:剑桥大学,工程系/ 剑桥石墨烯中心
国家:英国
简介:英国皇家学会Wolfson Research Merit Award获得者。他是剑桥大学工程系和纳米科学中心剑桥石墨烯中心的负责人,以及纳米材料和光谱学课题组主任。同时他也是Pembroke学院(Pembroke College)的教授级研究员。Andrea Ferrari教授在纳米技术方面具有一套全面的研究方法: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测试这些新材料的特点、将这些新材料应用到设备中、并研究其基本性质。其研究项目主要由EPSRC、英国皇家学会、欧洲、The Newton and Leverhulme信托基金资助,而且与一些公司有密切合作
28、Tour, James M.(美国莱斯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莱斯大学,Smalley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国家:美国
简介:Tour教授有超过550项研究著作和超过75项专利,其H-index指数为104,i10 index指数为416,总索引次数超过52,000。2006年Small Times杂志年度创新者奖;2006年纳米技术简报50位创新者奖;2006年海军部AlanBerman研究出版奖;美国化学学会年度南方化学家奖。Tour教授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总统青年研究者奖(高分子化学类)、海军研究办公室青年科学家奖(高分子化学类)
29、McEuen, Paul(美国康奈尔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康奈尔大学,物理系
国家:美国
简介:McEuenPaul教授是碳纳米管的世界级专家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
研究方向:碳纳米管的电气和机械性能;纳米结构、分子电子学扫描探针显微镜;纳米电子学在化学和生物学的应用。其课题组工作经常发表在Nature 和Science 上,其H因子达53
30、Bao, Zhenan 鲍哲南 (美国 斯坦福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斯坦福大学,化工系
国家:美国
研究方向:当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能源、有机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传感材料和分子电子器件、纳米电子学等,内容包括有机半导体和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和电子纸;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电子器件和大面积薄膜晶体管;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
31、Brinson, L. Catherine(美国西北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
国家:美国
简介:Brinson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现为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Jerome B. Cohen 教授
32、Avouris, Phaedon (美国 IBM)
职位:IBM院士/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部主管
机构:IBM,Thomas J. Watson 研究中心
国家:美国
简介:1978年,他完成了在加州大学物理化学系和AT&T贝尔实验室的博士后工作,加入IBM研究部门,于1984年成为化学物理部的主管。他目前的职位是IBM院士,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部主管。他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和伊利诺香槟大学的兼职教授。他的主要研究纳米科学方向,之前主要研究吸附原子和分子的固体表面的物化性质,现在主要在做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方面的工作,研究它们电学和光学性能。Phaedon Avouris教授已经发表超过400篇署名文章,论文他引次数达25,000次
33、Samulski, Edward(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
职位:CaryC. Boshamer Professor of Chemistry , Interim Chair for Applied PhysicalSciences
机构:北卡罗来纳大学,化学系
国家:美国
简介:197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与国家卫生研究院(1970年),德克萨斯大学(1971年)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72年-1987年,康涅狄格大学讲师。1992年,成为美国物理协会成员;同年,成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1994年,获美国化学学会授予的卡罗莱纳皮埃蒙特奖。1995年,获西蒙古根海姆奖。2005年,获国务院杰斐逊科学奖
34、Car, Roberto(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
国家:美国
简介:Car教授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Ralph W. Dornte professor教授。2009年,他因为在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方法上的贡献和 Michele Parrinello与 Dirac Medal一道获得了狄拉克奖。该方法将量子力学上的密度泛函理论与分子动力学传统的研究手段(牛顿力学)结合了起来。他们称之为计算分子动力学。这一方法最先是他们于1985年在里雅斯特发现的。这一成果有助于固相物理学,生物化学,化学物理以及材料科学的研究。1990年,他获得了欧洲物理学会的惠普奖,1995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的拉赫曼奖(拉赫曼奖是由美国物理协会授予的在计算物理领域的最高荣誉),同时他也是美国物理学会的研究员。2009年,他和Parinello获得了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IEEE)的 西德尼费恩巴赫奖。2008年,获洪堡基金会授予优秀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奖
35、Shepard, Ken(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系
国家:美国
简介:Shepard教授是2002年国际计算机设计会议(ICCD)的主席,同时也是2003年ICCD的共同主席。他还是2002年ISQED的会议主席,2003年ISQED的会议共同主席,同时是ISSCC,VLSI,DAC,ICCD,ICCAD,GLS-VLSI,ISQED,Tau等一系列高端国际会议委员会的成员。1998年-2001年,他担任美国IEEE《VLSI会报》的副主编,目前是IEEE期刊《固体电路》的副主编。同时,他也是IEEE会员
36、Andrei, Eva Y.(美国罗格斯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罗格斯大学,物理与天文系
国家:美国
简介:EvaAndrei是实验凝聚态物理学家,她主要研究低微电子结构,像氦中的二维电子结构,还有半导体异质结中的魏格纳晶胞,以及超电容中的涡流。同时,她在石墨烯电子性质研究方面的成果非常著名
37、Guinea, Francisco(西班牙 ICMM)
职位:研究员
机构:马德里材料研究中心(ICMM)
国家:西班牙
38、Sutter, Eli(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职位:研究员
机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功能纳米材料中心
国家:美国
简介:2007年,获测量领域的美国科学奖。2011年,获得塞菲尔奖。她拥有145篇署名论文,4项美国专利。同时,她还是2014年纳米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的共同主席
研究方向:透射电子显微法;变温显微镜;纳米结构相图;溶解度和相变研究;纳米材料的自组装技术;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六方氮化硼等
39、Honma, Itaru(日本东北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东北大学
国家:日本
研究方向: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功能纳米材料和先进的能量转换设备(电动汽车,风能,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纳米材料包括石墨烯,原子簇和纳米晶体,并利用等离子体,超临界流体和自组装技术来研究它们的化学性质。高性能的能量转换设备包括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超电容和燃料电池。高效和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超电容的设计;石墨烯的合成以及它在能量转换设备中应用;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材料改性和器件研制;超临界流体/等离子体/激光等器件处理技术
40、Lieber, Charles m.(美国哈佛大学)
职位:MarkHyman教授
机构:哈佛大学
国家:美国
简介:现为哈佛大学化学系Mark Hyman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Lieber教授在Thomson Reuters 2011年发布的2000-2010年全球顶尖百位化学家中排名第一,被国际学者普遍公认为是纳米科技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原创性工作对纳米科技领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Lieber教授曾获得2009年美国化学会无机纳米科学奖、2005年度全球纳米技术50项科技进步奖、2004年美国化学会材料化学奖、2003及2004年世界科技材料奖、2001年纳米技术Feynman奖等
41、Fuhrer, Michael(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莫纳什大学 ( Monash University ), 物理与天文系
国家:澳大利亚
简介:澳研委桂冠院士;美国物理学会成员;美国科学发展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 二维材料:主要研究石墨烯和过渡族金属二硫化物,以及拓扑绝缘体;主要应用:红外和THz石墨烯检测器件,基于锂差层石墨烯的新型透明电极
42、Lanzara, Alessandra(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职位:教授
机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
国家:美国
研究方向:石墨烯与碳基材料;高温超导和强电子关联系统;拓扑绝缘体;Femtomagnetism
43、Lou, Jun 娄俊 (美国 莱斯大学)
职位:副教授,副主任
机构:莱斯大学,材料科学与纳米工程系
国家:美国
简介:娄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莱斯大学材料科学与纳米工程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纳米材料的合成;纳米力学性能的表征;应用于能源环境和生物医药方面的纳米器件的制备
44、Wang, Feng(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职位:副教授
机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国家:美国
研究方向:利用先进的激光光谱学技术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他可以组的激光光谱对单个的纳米结构敏感
45、Seyller, Thomas(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开姆尼茨工业大学, 物理系
国家:德国
简介:2010年获 德国物理学会的沃尔特 - 肖特基奖
研究方向:掺杂石墨烯中的电子结构和多体效应;在SiC上合成石墨烯
46、Falko, Vladimir(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兰卡斯特大学,物理系
国家:英国
简介:兰卡斯特大学物理系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石墨烯和二维晶体:电子疏远和光学性质;二维原子材料的异质结构;二维材料中电子的强关联态、量子霍尔效应;纳米电子学、自旋和纳米电子机械系统;量子光学和半导体量子点的光学性质
47、Coleman, Jonathan(爱尔兰都柏林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都柏林大学,物理学院
国家:爱尔兰
简介:2010年,Coleman 教授被授予欧洲研究会(ERC)启动基金,该基金久负盛名、资助欧洲顶尖科学家。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一维纳米结构:碳纳米管、无机纳米线。碳纳米管的液相分散、无机纳米线和石墨烯、聚合物纳米管的混合物形成技术- 尤其是高负载水平复合物的合成、聚合物-石墨烯混合物的合成、塑料的机械增强。相关复合材料的电学和机械应用
48、Nikolaos Tombros(荷兰Zernike先进材料研究所)
机构:ZernikeInstitute for Advanced Materials
国家:荷兰
49、Kamat, Prashant V.(美国圣母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圣母大学,
国家:美国
简介:Kamat教授是圣母大学John A. Zahm 教授;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Letters的副主编;他是 Langmuir, Research onChemical Intermediates,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and Interface. 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他是电化学学会、美国先进科学促进会(AAAS)和美国化学学会(ACS))的会员
50、Kaner, Richard B.(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职位:教授
机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
国家:美国
简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特聘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成员、《材料研究通报》(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副主编、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Chemical Society)成员、美国电化学学会(Electrochemical Society)成员、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成员
51、Graf , Davy(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机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国家:瑞士
52、Kern, Klaus(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职位:主任
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MPI), 固态研究所
国家:德国
研究方向:研究领域为纳米科学和技术,集中在自下而上范式。从事科学、化学和生物学跨学科研究,旨在实现原子和分子级材料控制,一方面实现对受量子行为控制的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另一方面实现对生命物质的功能研究。其中研究重点是自下而上组装的自我排序、可再生能源的纳米科学研究、量子电力传输、原子级扫描探针显微镜和光谱学研究
53、Burghard, Marko(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职位:高级研究员
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MPI)
国家:德国
研究方向:1D和2D纳米结构光电子性质;石墨烯化学功能化;拓扑绝缘体磁输送;超薄光伏器件;2D材料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
54、E. Hernández(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
机构:巴利亚多利德大学(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 理论物理系(Departamentode Física Teórica)
国家:西班牙
55、Kelly, P.J.(荷兰特温特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特温特大学
国家:荷兰
研究方向:作为计算机材料科学研究重点,通过解开量子力学方程式实现对电子运动的描述,就固体物质化学组成和原子结构进行磁性、光学、电子和结构特性方面的研究
56、Strano, Michael(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职位:教授
机构: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国家:美国
研究方向:植物纳米仿生学、热电波能量产生、碳纳米管光伏、细胞信号研究纳米传感器平台、单碳纳米管纳米孔
57、Neto, Antonio H. Castro(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
职位:教授/ 主任
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石墨烯研究中心
国家:新加坡
简介:AntonioH. Castro Neto博士自2001年起在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Univ)物理系任正教授,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物理系杰出教授,主要从事石墨烯及其他二维原子晶体、超导体、强关联体系、无序磁系统等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开创性研究成果。Neto教授在国际学术界特别是近年来在石墨烯研究领域十分活跃,任欧洲物理快报(EPL)副主编,作为国际会议组织者和分会主席主持多次重要国际会议,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100多次
58、Blanco , Tamara(西班牙 Airbus)
机构:Airbus
国家:西班牙
59、Bonaccorso, Francesco(意大利意大利理工学院)
职位:研究员
机构:意大利理工学院
国家:意大利
简介:Bonaccorso Francesco在剑桥大学工程系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国际基金。在2014年他加入Istituto Italiano di Tecnologia石墨烯实验室,负责石墨烯旗舰项目科技路线图
60、Colombo, Luigi(美国德州仪器)
机构:德州仪器
国家:美国
简介:Luigi参与发表超过140篇学术论文,组织超过150次演讲,在编辑的著作中贡献3个章节,拥有超过108项美国和国际发明专利。1999年当选为TI会员,2011年当选为IEEE会员,2011年被授予“Cavalieredell’ Ordine “Stella della Solidarieta Italiana”, 自2009年开始成为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兼职教授
61、Dujardin, Erik(法国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
职位:研究室主任
机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
国家:法国
简介:E.Dujardin has been at the pursuit of atomic scale patterning of graphene fornumerous years (Nature 1997, APL 2001, Small 2008) but could only benefitadequate facilities after joining CEMES. In the past 7 years, he has set up thegraphene nanopatterning and transport activity in this lab and has beeninvolved in several French collaborative programs. After a period ofconvergence of techniques able to extract, deposit, pattern and electricallycontact graphene mono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bstrate, his group has reachedthe level of expertise required to bring graphene into UHV environment andperform atomics-scale design (ACSNano 2013)
62、Enoki, Toshiaki(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机构:东京工业大学
国家:日本
63、Feng, Xinliang 冯新亮 (德国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职位:教授
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高分子所
国家:德国
简介:2010年6月,他被任命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并在两年后开始担任先进有机材料研究所主任。从2013年起,担任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教授
研究方向:合成以及扩展石墨烯超分子化学、新型含杂环原子的共轭齐聚物/聚合物,以及有机电子学器件的测试和应用研究。此外,还包括制备可溶液加工的石墨烯片和用于光电子的二维共轭高分子、二维纳米材料和低维纳米结构,功能性碳材料和杂化材料在能源储存和转化的应用研究
64、Costas, Galiotis(希腊帕特雷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帕特雷大学,化学工程系
国家:希腊
简介:Costas教授帕特雷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自2002年),FORTH/ICE-HT合作教员。他也是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工程学院的客座(兼职)教授。复合材料快报主编、纳米聚合物和纳米复合材料主编。发表271篇论文,撰写著作中7个章节,3篇审阅评论,2项专利,138篇审阅期刊论文,19篇审阅专著,102未审会议程序。展望2020计划委员会纳米技术、材料、工艺和生物技术领域希腊代表;FP7项目委员会纳米技术、材料和工艺领域希腊代表(2011-2013);石墨烯FET旗舰项目国家代表;欧洲复合材料协会主席(2004-2006)
65、Hernandez,Mar Garcia(西班牙 马德里科学材料研究所)
职位:教授
机构:马德里科学材料研究所(Instituto de Ciencia de Materiales de Madrid,)
国家:西班牙
研究方向:基于磁性和多铁异质结构的自旋电子学:界面的作用;材料磁性和磁输运性质的优化
66、Jauho, Antti-Pekka(丹麦丹麦技术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丹麦技术大学,微纳米技术系
国家:丹麦
67、Kinaret, Jari(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职位:教授/ 主任
机构: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国家:瑞典
简介:Kinaret教授是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主任、凝聚态理论小组领导者。199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发表55篇科学论文,并拥有6项专利
研究方向: 主要集中于纳米机电现象,最近则包括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系统
68、Li, Lain- Jong 李连忠 (中国台湾 中央研究院)
职位:研究员
机构: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
国家:中国台湾
研究方向:碳纳米材料;二维材料;低维材料的能源应用
69、Suenaga, Kazutomo(日本 AIST)
机构:国家先进工业科学和技术研究所(AIST)
国家:日本
简介:加入日本科学技术公司(JST)担任研究员(1998-2001),目前是高级工业科技研究院(AIST)的主要高级研究员。发表超过140篇科研论文,引用次数超过6700次,H-index 指数41。Seto奖获得者(日本社会显微镜2005),Martin Wood奖得主(英国大使馆2006),住友基金会(1997)和CREST-JST(2006)。主要研究包括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光谱法对单分子的原子水平表征
70、Loiseau, Annick(法国国家航天航空研究中心)
职位:主任
机构:国家航天航空研究中心
国家:法国
71、Palermo,Vincenzo(意大利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
职位:MAFO部门主任
机构: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
国家:意大利
简介:VincenzoPalermo为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功能有机材料”研究单位主任。他主要利用纳米技术和超分子化学构建应用于电子学和能源方向的有机半导体和石墨烯。他是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GRAPHENE FLAGSHIP)的创始人之一,纳米复合材料旗舰工作领导者。迄今在ISI期刊上已发表~100篇论文,其中绝大多数发表于化学和材料领域期刊(AdvancedMaterials, JACS, Nanoscale等)。近5年,在国际会上做特邀报告超过50次。他是两大欧洲研究项目的项目主管:GOSPEL(石墨烯-有机超分子功能复合材料)和(石墨烯-有机杂化结构有机电子学)
72、MacDonald, Allan H.(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职位:教授
机构: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系
国家:美国
简介:SidW. Richardson基金董事会讲座教授、加拿大物理学家协会Herzberg奖章(1987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家科学院院士(2012年)
73、Heinz, Tony F.(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
国家:美国
简介:美国能源部(DOE)哥伦比亚前沿研究中心EFRC科学主任; CINT, Sandia-LLNL国际纳米技术中心科学董事会主席; NSF数学和物理科学下属光学和光子学分委会主席; 美国光学学会会长
74、Lee, Young Hee(韩国成均馆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成均馆大学
国家:韩国
简介:韩国成均馆大学物理和能源科学教授、基础科学研究所集成纳米结构物理中心主任
75、Sasaki, Takayoushi(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
机构:国立材料研究所
国家:日本
简介:MANA材料纳米结构国际中心首席研究员、MANA纳米材料领域协调员、MANA纳米材料领域下属软化学分部主任、MANA纳米材料领域下属软化学分部软化学组组长、NIMS-TOYOTA可持续性卓越材料中心外协作分部研究员。
研究方向:纳米片、脱落、层状化合物
76、Terrones, Mauricio(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宾夕法尼亚大学
国家:美国
简介:2012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2009年,碳纳米结构国际协作Somiya奖;2008年,日本Carbon奖(掺杂纳米管的合成与应用方面的创新研究);2007年,Scopus奖(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大量优秀论文以及高被引);2007年,Fernando Alba奖章(实验物理学方向的杰出贡献);2005年,TWAS工程科学奖(掺杂纳米管结构合成及表征方面的杰出科学贡献);200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Javed Huasain青年科学家奖;1999年,Alexander von Humboldt奖学金(洪堡奖学金)
研究方向:二维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应用与器件、纳米结构合成
77、Wee, Andrew T.S.(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
国家:新加坡
简介:2011年-,ACS Nano副主编、院长讲座教授;2009-2011年,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编委;2005年-,Surface & Interface Analysis编委;2002年-,SurfaceReview and Letters 编委
研究方向:单晶的吸附和表面结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分子-衬底界面同步辐射、石墨烯及其相关纳米材料在表面和界面科学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超过400篇论文
78、Ahn, Jong-Hyun(韩国延世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延世大学
国家:韩国
简介:韩国延世大学工程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Underwood杰出教授
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项目)用于柔性、弹性电子器件的石墨烯薄膜;单晶硅高性能、高速柔性电子器件;有源矩阵单晶TFT告诉柔性显示器;可印刷半导体纳米材料构建3D异构集成电路;用于可穿戴电子皮肤传感器的弹性电路系统
79、Baek, Jong-Beom(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
职位:教授/ 主任
机构:蔚山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韩国
简介: 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UNIST)教授、低维碳材料中心主任、Carbon Latter杂志副主编、Macromolecular Research杂志编委
80、Chen, Li-Chyong(中国台湾国立台湾大学)
机构:国立台湾大学,凝聚态科学中心
国家:中国台湾
简介:11项美国和台湾专利(2项以上待批)、10篇获邀专著章节或综述文章、296片学术期刊论文(累计被引6081次,平均被引20.54次/篇,h-index指数为38)
研究方向:场发射及电化学能源应用碳纳米管;新型一维纳米结构氮化物和氧化物;纳米结构增强光响应:金属纳米颗粒嵌入介电纳米线及核-壳半导体纳米线;生物仿生硅纳米结构提高宽带宽角反射特性;高效无机-有机太阳能电池 筛层调节增强电荷分离
81、Cho, Byung Jin(韩国KAIST)
职位:教授
机构:韩国先进科技学院(KAIST),电子工程系
国家:韩国
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硅纳米器件实验室(SNDL)创始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计划(NUSNNI)副主任、韩国高等科技院(KAIST)电气工程系教员(2007年起)
82、Chua, Daniel(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
职位:副教授
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
国家:新加坡
研究方向:用于涂料及MEMS的类金刚石碳、软性碳材料;碳纳米球、碳黑材料(0D);碳纳米管和核壳纳米管材料(1D);2D 石墨烯、MoS2、WS2材料 (2D);各种复合材料及其衍生物
83、Ralph, Daniel C.(美国康奈尔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康奈尔大学,物理系
国家:美国
简介:康奈尔大学物理系F.R. Newman 教授;康奈尔CNF Lester B. Knight主任。
研究方向: 新型纳米制备技术;磁性器件的高速动力学;金属纳米粒子、单分子、碳纳米管量子点的输运;磁性和超导器件;缺陷和掺杂的量子性质
84、Deshmukh, Mandar(印度TIFR)
职位:副教授
机构:塔塔基础研究院(TIFR),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
国家:印度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纳米尺度的物理学,包括纳米结构中的电子疏输运、热输运和电机械学
85、Hu, Chi-Chang 胡启章 (中国台湾国立清华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国立清华大学
国家:中国台湾
简介:2007年获国际电化学学会Tajima 奖、2006年汤姆森卓越研究奖 (Thomson Scientific Citation Laureate Award 2006)
研究方向:电化学与储能材料的纳米结构合成,主要应用于纳米结构新一代电化学超高电容器与相关的电化学储能元件
86、Li, Dan(澳大利亚 莫纳什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莫纳什大学,材料工程系
国家:澳大利亚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基于石墨烯的材料。自2006年起,Li教授的课题组就开始研究量产、 处理和组装石墨烯相关材料。他们热衷于研究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去解决能源、水、健康和环保等社会问题
87、Machida,Tomoki(日本 东京大学)
职位:副教授
机构: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
国家:日本
研究方向:新型二维电子体系(包括半导体、石墨烯和二维晶体)的应用和物理学: 高品质石墨烯器件的量子输运;层状硫系材料的电子性质;二维原子晶体的范德华异质结构中的突变现象;量子霍尔系统中的电子自旋核自旋;半导体和石墨烯量子点中的自旋现象
88、Ostrikov,Kostya(澳大利亚 CSIRO)
职位:教授
机构: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国家:澳大利亚
研究方向:纳米结构的等离子协助制备;所涉及的纳米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碳纳米管、纳米线、纳米结构薄膜等等
89、Jeong Young Park(韩国KAIST )
职位:副教授
机构:韩国先进科技学院(KAIST)
国家:韩国
研究方向:表面科学、纳米科学、催化剂;他的研究关注原子尺度结构、表面性质和纳米材料的在电子、能源转换、催化剂、摩擦学和环境科学的应用。金属-半导体纳米二极管-检测持续热电子流;通过SPM研究纳米摩擦学、机械学和分子电子;制造和表征纳米尺度混合体系;纳米结构的原子尺度性质
90、Son, Young-Woo(韩国KIAS)
职位:教授
机构:韩国高等科学院(KIAS)
国家:韩国
研究方向:纳米材料的平衡和非平衡态的输运性质;纳米材料和表面的电磁性质;固体超导和凝聚态;固体和纳米材料中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91、Sood, Ajay. K.(印度 IISc)
职位:教授
机构:印度科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缩写为 IISc)
国家:印度
简介:Sood教授是印度物理学家,拥有2项美国专利和5项印度专利,因在石墨烯和纳米科技的卓越研究而知名,在2013年被印度政府授予嘉奖
研究方向:半导体超晶格、富勒烯、碳纳米管;纳米晶体材料、块体半导体、一维导体性质电荷密度波不稳定性、高温超导体;拉曼散射;半导体、磁体;CDW体系
92、Teng, Hsisheng(中国台湾国立成功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国立成功大学,化学工程系
国家:中国台湾
简介:国立成功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工程师学会接触工程教育奖;国科会杰出研究奖; 国科会化工学门召集人;汤森路透科学卓越研究奖;国科会纳米国家型计划主持人
研究方向: 光催化水分解;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化学电容器
93、Tsukagoshi, Kazuhito (日本 NIMS)
机构: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国家:日本
简介:国立材料研究所主要研究者;项目负责人
研究方向:纳米电子学, pi 电子器件
94、Yoshimura, Masahiro(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东京工业大学
国家:日本
简介:YOSHIMURA教授197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并获博士学位,是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美国陶瓷学会特别会员,国际材料联合会(IUMRS)学术资深成员,日本材料学会前任理事长,是国际水热合成、陶瓷学术界的著名学者
95、Zhang, Hua 张华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职位:教授
机构:南洋理工大学
国家:新加坡
研究方向: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过渡族金属二硫化物)与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合成与应用 ,如纳米和生物传感器、清洁能源、水污染治理等;新型金属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表征和应用
96、Chang, Shuo-Hung张所鋐 (中国台湾 工业技术研究院)
职位:教授
机构:工业技术研究院
国家:中国台湾
简介:国立台湾大学机械系主任、特聘教授;工业技术研究院机械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华民国机构与机器原理学会监事;中华民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民国微系统暨奈米科技协会监事
研究方向:精密机械设计、动力学、致动器及传感器、机械电子学、电弹力学、微/奈米技术
97、Klitzing, Klaus von(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职位:教授
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国家:德国
简介:Klitzing教授是马普所“低维电子系统”的部门负责人。因发现量子霍耳效应,获得了198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研究方向:半导体实验物理;低维电子系统;纳米电子学;分子量子结构
98、Masataka Hasegawa (日本 AIST)
机构:AIST,日本
99、周美吟 (中国台湾 台湾中央研究院)
职位: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合聘教授
机构: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
国家:中国台湾
研究方向:计算材料物理;理论凝态物理;纳米科学
- 上一篇 >发行规模大增 2022年绿色债券市场扩容可期2022-02-17
- < 下一篇美国公布新ANSI道路及区域照明设备标准2015-12-18